深化数字油田建设,推动企业两化融合

时间:2016-01-29 13:52 来源:《石油与装备》 作者:康宏亮 点击:
目前,油气生产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大部分企业濒临亏损;产出失衡,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开发成本持续增加;油田开发的安全环保问题异常险峻。为改变这种局面,油气企业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优化产业链,油田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年产500万吨、规模相对较小的大港油田来说,其当下面临的挑战并不小。首先其地下情况复杂,构造破碎,油气开发难度非常大。其次开发成本高,人工成本占一半以上。最后节能减排方面有更高要求。大港油田毗邻蟹池,只要有污染,就面临巨额赔偿。为此,对于大港油田来讲,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信息化建设尤为必要,多年来大港油田也取得一些成绩。从2008年到2014年,大港油田连续获得中石化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获工业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级示范企业;2013年获天津市滨海新区两化融合先进单位称号。
“港西模式”简化系统工作
2015年,大港油田开启了首个“港西模式”。围绕地面简化工作开始,简化大量的系统工作,以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开展以管道数据化、地面数据优化等核心数字化工作,在注水井上实现了远程监控,整个油气液压计算的数据来源,实现了源头采集,为油田开发提供有力保证。针对人工成本高的现状,大港油田按照地面标准化要求,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促进了组织模式的转变,达到了远程化、集约化、无人化管理的目标。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大港油田通过物联网技术,旨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全面提升油田安全管理工作。以前管线上出现偷盗油事件,通过对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测,有效的控制了事故发生。同时通过视频监测烟雾情况、人员穿戴等,过去都是巡警式的,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发现问题,大大简化了管理工作。
云计算在大港油田的突出贡献
云计算的应用在大港油田起到了突出性的贡献。大港油田是结构非常复杂的地区,在研究过程中,技术专家往往在协同研究方面面临很多问题。此外,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还有很多质量控制过程,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大港油田采用最新技术,实现主流研究软件的应用集成,并对软件的复杂技术和动态用户进行了调整,用户只要一个界面等级,就可以应用。在过去,建模需要人工一点点地实现,针对大量的三维应用,上千万的建模,基本上实现不了。现在大港油田采用GDP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可以在浏览器上实现这项工作,效果非常好,所有的工作可以在远端实现,节省网络资源。提高效率10倍以上,对研究工作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可以看到,信息化建设确确实实为企业解决了问题,推动了企业两化融合。
大港启动智能油田建设
在智能油田建设方面,大港油田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个系统里,数据模型还不统一,用户的管理权限,维护人员配备有很大差异,数据集成度也不高,平台的适用性比较差,这是共性,为此大港油田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志忠提出三个解决方法以供参考:首先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现在云计算技术完全可以落地,我们可通过应用云技术解决数据采集问题。通过装备的智能化来完成现场数据采集,然后将其标准化。数据的管理上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库,作为数据之间的交换通道,来解决数据集成的问题。第二,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整个过程监控。这需要设施的标准化及搭建的平台能够提供多业务支持,尤其4G技术出现后,要求平台能够承载多项业务,所建立分析的模块,要支持业务协同。为简化用户的使用,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比如建立统一的Paas开发平台,以规范信息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实现HR的系统继承,不像在过去,离职人员的账户还在用。最后,建立企业级的BPM,支持业务协同。
数据分析仍是核心
刘志忠表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大大缩短工业化进程。解决好两化融合问题,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大港油田来说,要结合信息化建设情况,确保信息化工作全面覆盖到主营业务上来,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促进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数字油田建设最为关键的是,数据建立后该如何指导生产,过去传统的分析方式是由业务人员完成,依靠测井数据进行分析以指导生产。有了大数据的扩展分析后,可以减少人员分析,但仍然需要用业务知识去解释,可以说大数据的分析指导仍然采用人的思维方式。绝对不是泛泛的将数据堆积,然后应用固式就可以,某种系统分析并不一定适合每个油田。所以,对于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仍然十分重要,这要求研究员重视再研究工作。
传统企业如何应用互联网+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刘志忠认为,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而是换代升级是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重构企业价值链、流程等,运用互联网思维,我们会发现有很大的优化余地,包括管理风险、项目规划及实施等。未来,“互联网+油田”产业将迎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