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我国石油炼化事业的开拓者——高士(上)

时间:2022-02-16 11:47 来源:


作为我国石油炼化事业开拓者之一的高士,不同于其他从石油摇篮玉门走出来的开拓者,一生都生活在为炼化事业的颠簸中,甚至一段很长的时间由于工作调动,与妻子和正在成长的儿女分居多处。他对石油炼化事业的爱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最艰难的岁月也从未动摇过为建设我国强大石油炼化工业奋斗终生的信念。这种情感所蕴含的正是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抗战烽火中走进石油工业
高士,1915年7月出生于杭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籍浙江海宁古镇袁家坝,父亲高煃甫是清末秀才,曾坐馆授学,民国后入职浙江省财政厅,家境小康,居西子湖畔。他的哥哥高平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后入翁文灏领导的地质调查所,成为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先驱。高士像哥哥一样聪颖好学,少年便立志高远。他先后就读涌金门外市立第四小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和省立杭州高级中学。这些学校在当时都是浙江的名校。

犹如择木而息的凤凰,名校培养了高士的自信与胆识。1935年高士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亦是名校的浙江大学,自认男儿志在四方,不可只囚于人间天堂的杭州,而追学哥哥高平,一口气投考了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全部录取。因久慕水木清华之名,他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攻读理学院化学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危机,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名校南迁长沙,11月1日,三校联合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高士随校到长沙继续学业,但只上了一个学期的课,由于南京陷落,长沙成为日军夺取目标,敌机轰炸不断,迫使临时大学于1938年2月再次南迁昆明,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路南迁,颠沛流离中高士目睹了外虏侵国、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令他胸中燃烧起报国抗日收复失地的爱国火焰。

一年后高士毕业,此时正值中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处在最激烈最艰难的时刻,他被分配到迁入重庆的军政部兵工署技术司任技术员,遂即派往泸州第二十三兵工厂。二十三兵工厂前身是南京政府成立后在河南巩县建设的化学兵工厂,专事生产军用炸药,是国内最重要的现代化炸药生产基地。中日战争爆发后迁到泸州罗汉场,为对日军保密更名为兵工署第二十三工厂。工厂占地近一千七百亩,可见其规模,在抗战中所生产的炸药对大后方军用武器的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士进入二十三兵工厂后负责火药产品的检验工作,虽然一切按照检测程序履行职责,但责任重大,由于工作严谨,高士检测的炸药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在实践中高士也获得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化工方面的知识,这种实际工作的技能令他此后在石油河畔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参与建设炼油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玉门油矿打出了石油,而且连年增产的新闻不时地在大后方引起轰动。石油是抗战最需要的物资,对于学化学的人那是更大的战场,这使得高士无比向往玉门油矿。这种心情一日胜过一日,当无法压抑这种感情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职兵工署二十三兵工厂,转职资源委员会甘肃油矿局。兵工署的阻挠是不言而喻的,但新兴的石油工业急需各方人才也是国之所需。高士最终转职成功,于1942年2月进入甘肃油矿局,任炼油厂助理工程师。

高士报到后没有分配他到甘肃老君庙矿区,而是派到化龙桥油库用炼厂生产的石蜡造蜡烛。当时大后方缺乏煤油照明,蜡烛是紧俏的物资,虽然没有到矿区做实际的炼油工作,但这是抗战特殊时期的需要,高士接受了这项任务。由于高士的烛芯处理配方独具一格,可使蜡烛不泻油,不冒烟,火焰平稳,一经投放市场立即成为热门商品。他还将运输处回收的废润滑油提炼成合格的润滑油,用国产原料配制成功刹车油。

高士的妻子叫沈佩和,高沈两家素有亲缘,因沈佩和少年时怙恃双失,所以在海宁老家高士与沈佩和订婚后,沈佩和便住在高家。日军攻占上海后,沈佩和跟随高煃甫一家从杭州逃难到重庆,彼时高士正随学校南迁。高士到重庆工作后年龄已近三十,与沈佩和也终成眷属。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终于等到抗战胜利的一天。玉门油矿的大批职员被分派到各地接收日产石油企业,而高士却做出了北上玉门,到实际的炼油工业大干一番的决定。因为接收敌产人员离矿,炼油厂一时人员缺口很大,高士要赴矿工作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此时沈佩和刚产下一子不久,因是鸡年,便起名宜鸣。启程时已是深秋,西北更是冬天气象。重庆至玉门油矿两千五百公里,路途甚是艰难。高士与妻子分别搭乘两辆往矿上运货的汽车,幼子宜鸣因是头胎,二人很是疼爱,但路况破陋,颠簸得五脏欲裂,小孩子抱在怀中也无济于事,啼哭不止,加之汽车不停地抛锚,中途久滞,终因天寒感染肺炎无处救治,到陕西双石铺油矿运输站便停止了呼吸。三十得子又失去,高士与妻子痛苦不堪。

过秦岭越走越荒凉凄寒,但失儿和荒境都没有动摇高士献身石油工业的决心,携妻子坚定地走向玉门。一个月后终于到达玉门油矿石油河畔的炼油厂,此时已是隆冬。
 
石油河畔的锤炼
高士进入玉门矿区时,正是玉门炼油厂装置新旧交替的转型期,开始在地势较高的四台建设新厂,生产中心从石油河两岸及嘉峪关向四台转移,油矿向美国补购损失的达布斯裂化器材也陆续到货,计划中的裂化炼厂开工在即。高士报到后,新上任的炼油厂厂长熊尚元即安排他负责新厂从设计、器材准备、交付施工到投产运行的改建工程。

四台新厂曾建了一座蒸馏装置,因投产后产品没有达标,一直未正式投产,此次实为改建。高士认真查核嘉峪关迁来的装置和美国补购的器材,发现补购的器材远远不够建裂化装置,将嘉峪关迁来的装置和炼厂所存的器材都用上,方可建成一座蒸馏裂化装置。根据实际情况,高士与参与工程的工程师们商议后重新设计,于1946年6月开工,至1947年7月16日,我国第一座裂化装置建成投产。

蒸馏裂化厂建成在即时,熊尚元又委派高士主持真空蒸馏厂的设计与建设。真空蒸馏厂的产品是润滑油,是现代化炼油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润滑油国内一直无能力生产,这座真空蒸馏厂建成后将填补我国重要的炼化产品空白。

真空蒸馏厂于1947年4月首次开工,整体设计由高士主持完成。因蒸馏裂化厂的后续施工没有完工,人力无法顾及,曾缓建数月,1948年春再次开工。在高士的主持下,克服了材料短缺的困难,先后建成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离心去蜡,溶剂回收,压榨脱蜡、石蜡发汗等装置。真空蒸馏厂的建成投产不仅使我国国产润滑油成为现实,而且标志着玉门炼油厂迈入了现代化炼油厂的行列。

高士在玉门炼厂承担的每项工程,从设计到建成投产他都全程亲力亲为投身其中,真切地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石油界曾流传着玉门炼厂“四大金刚”之说,指的便是炼厂的四位工程师熊尚元、高士、龙显烈、敖明模。他们在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高士有别于其他同仁的就是“全才”,从设计、施工到生产他都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他在晚年回忆既往,曾感慨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青年时期在玉门油矿的历炼所打下的科学、严谨、认真的工作基础。

就在高士忙于真空蒸馏厂收尾工程时,解放战争已到了最后阶段。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为防止国民党败军沿河西走廊撤退时破坏玉门油矿,在经理邹明的领导下,玉门油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护矿斗争。此时他已升任主管工程师,一边在厂长熊尚元的领导下维持炼厂的生产,一边做护厂的工作。他与敖明模、马瑞璋等工程师一起带领炼厂全体职工将美制53加仑的空油桶装上沙子、石头,然后把三个铁桶叠成一组,一组一组紧紧连在一起排成墙,再用铁条连接焊死,把炼厂严严实实地围起来。高士还参加了炼厂职工自发组织的护矿队,在厂区日夜巡逻放哨。

1949年9月24日,由于形势紧张,高士与护矿队的队员们彻夜未眠守护在炼厂厂区。天亮后,解放军装甲部队在黄新廷军长的率领下开进玉门油矿。玉门油矿迎来新生,高士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