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点/时评

高油价推动碳交易市场繁荣发展

时间:2022-08-09 10:38 来源: 作者:songxinyuan

碳捕集、碳封存或将成为油气巨头新机遇


高油价促使碳捕集、碳封存 (简称CCS) 热度再起,那么CCS能否增加能源公司的利润呢?搞清这个问题,行业需要了解能源公司尤其是石油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有业内专家认为,如果油价能保持在100美元/桶,或许碳捕集、碳封存、碳应用(简称CCUS)能成为能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本刊对当前碳捕集、碳封存、碳交易进行了一系列资料整理与分析,希望对油气行业发展有所启发。
 
减少化石能源占比
 
以国内中石油、中海油为例。6月29日,中海油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力争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是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超过传统油气能源产量占比。传统化石能源占比下降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推测,到2030年化石能源占比仍然有62%,但到了2050年化石能源占比将下降到22%。这一观点在中石油的集团发展计划中也有所体现。中石油在更早时间6月5日也发布了双碳方案,即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力争在2025年前后达峰,2035年比2025年削减20%,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化石能源仍占据主导业务。
 
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中石油努力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计划将推动公司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其他国际能源巨头也纷纷提出过类似的双碳计划。在2019年,更是由十几个过国际能源巨头共同倡议并提出了面向碳循环的发展目标,旨在向社会提供清洁、可负担能源,通过高效使用能源资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自然碳汇等手段,最终实现碳循环。
 
来自碳税的压力
 
提到碳排放就要说到碳税。碳税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征收对象,主要针对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行业,诸如煤电、石化化工、钢铁等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实施碳税的政策。此前欧盟就通过了碳市场和碳关税改革提案。其中,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的变化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关注。欧盟作为全球主要商品市场之一,一旦政策真正落地,产品制造商必须主动降低产品含碳量或者被迫缴纳高额税负,例如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到欧洲就会产生碳税,欧洲进口的能源也会涉及到碳排放问题。在碳税、碳市场交易和CCS之间,生产商和贸易商都需要寻求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碳税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一样,二者均是重要的碳减排方式。那么为什么当前我国选择了碳市场交易而没有选择收取碳税呢?以为业内人士表示,碳税相当于政府设定税率、确定碳价,由市场决定减排量,碳市场交易则相反。在理想条件下,二者就像硬币的两面,可以形成统一效果。但考虑到发展阶段、排放结构、市场条件等现实问题,现阶段碳交易市场更加可行,开征碳税却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未来二者可能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由碳税对碳市场形成有益补充。如此,未来国内征收企业碳税也是有可能的。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没有纳入更多行业,只将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大企业纳入进来。为此,有机构建议要将石化、化工等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这些行业覆盖我国50%的碳排放量。随着纳入行业的增加,碳税的实施性也会更高。专家呼吁,应加快完善我国相关碳核查认证体系,加强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攻关,这既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需要,也是主动应对碳关税机制,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形势要求。
 
可一旦开始征税,化石能源生产及高碳排放企业首先受到影响。专家认为,在可再生能源尚未实现根本替代的情况下,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部分企业及其产品仍有存在必要。目前,诸如碳捕捉与封存等减排技术并未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应用,企业多排放意味着多交税,不利于企业发展、经济恢复。专家建议要对开征碳税的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充分预评估开征碳税对经济、社会及碳减排的影响。同时,做好碳税与碳排放交易政策的衔接。
 
CCUS创造的市场
 
高油价让CCUS为油服行业打开发展新机遇。CCUS 项目落地将带来较大设备及工程需求,主要包括压缩机、泵类设备、塔器、储罐及温度控制设备等,也会带来新的碳封存项目需求。以通源石油公告的100万吨新疆库车碳捕集及驱油项目为例,对应投资为10 亿元,设备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油服企业应结合油田驱油技术应用,开展CCUS全产业链技术合作研究、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方式研究,在CCUS新领域拓展新业务,可以实现产业升级。
 
日前,通源集团签订新疆地区某油田二氧化碳应用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金额预计1,600万元。源集团二氧化碳埋存驱油试注项目正式启动,试注周期至2023年。通源集团与新疆库车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拟与库车市人民政府合作,在库车市投资建设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CCUS)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亿元,项目预计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之一。
 
6月27日,中海油与壳牌、美孚共同签署了一个千万吨级的CCUS项目。中海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壳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北京、广州,英国伦敦,美国休斯敦四地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简称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1000万吨)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此前,中海油服也中标了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咸水封存科研项目。中标项目的研究重点在于优化并确定二氧化碳注入层位、井位、封存量和二氧化碳分布形态,目前,该项目在山东青岛基地正式完成项目全部设备建造。
 
相信,随着2030年的逼近,未来几年国内碳减排、碳捕集、碳减排项目将扩张式增涨,为此新的市场前景良好,国内油气企业更应提前布局,抢占先机。目前,安东、杰瑞、科瑞等国内知名油服企业也都布局了CCUS业务,争取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