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评

小术语 大战略

时间:2025-10-10 09:27 来源:2025年4月 作者:小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差天府之国,落地之际传来一则在能源界激起千层波澜的消息,欣喜之余不吐不快: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包含低碳能源)管道输送系统 术语》(ISO 5872:2025)正式发布。这部高度凝聚“中国智慧”与“全球共识”的标准,统一了全球287项油气管道输送术语,似一把精心锻造的黄金钥匙,赫然开启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合作大门。
 
ISO 5872:2025标准蓝本源于我国国标《石油天然气工业术语 第3部分:油气地面工程》,涵盖设计、运维、材料、施工等全链条。历时5载,联合13国30余名专家,经过20多轮文本迭代,展现的不仅是国家科技硬实力和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更是“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精微体现。
 
在全球化程度极高的能源领域,术语不统一长期阻碍着技术的高效协同和无缝对接,国际标准制定权掌握在西方传统工业强国之手,通过定义术语、设立规范,无形中构筑起高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城池。我国石油装备产业数十年奋起直追,在工程建设、硬件制造上取得显著成就,但在“软实力”规则制定层面仍面临种种困境,给深化国际间合作带来诸多附加成本。由我国专家牵头完成术语标准的全球统一,正是瞄准这一痛点,好钢使在刃上,真正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规则”。
 
一流做标准,二流做品牌,三流做产品。中国石油装备产业从“引进、消化”到“集成、创新”,再到如今的“标准引领”,发展路径清晰映射了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辉煌历程。它的诞生源于长期以来中国深层次工程实践与系统的理论提炼,是中国提案赢得全球共识的典范。这部国际标准的辐射效应或将远超文本本身。术语的统一,将极大降低中国与共建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的沟通成本与技术摩擦,为管道运营安全、抢修维护效率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犹如为复杂的能源“丝绸之路”铺设了标准化便捷轨道。它更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型开放成果,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技术、装备、服务顺畅“走出去”,同时吸引全球资源广泛深入“走进来”,促进全球能源贸易的安全与稳定。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标准前瞻性地包含了低碳能源输送内容,也为中国在未来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新兴领域的国际合作占得先机。
 
近两年“遥遥领先”屡上热搜。期初国人热血沸腾,意兴盎然。随着时间推移,却不知不觉变味儿。有些人或多了几分讥讽,或多少有些心虚,好像中国本就不可能遥遥领先。其实,观照现实或许早有答案。ISO 5872:2025的发布,表面只是一部专业术语汇编,实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油气管道领域实现了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质的飞越,是中国标准国际化的历史性一步和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性跃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各国工程师在莫斯科、里海沿岸依据同一套由中国主导定义的术语体系进行交流与项目合作时,一种新的秩序正悄然诞生。这是多元化世界的规则互补与智慧共生,也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交的一份理性且专业的答卷。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