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采新技术让老油田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5-08-20 09:56
来源:2025年4月
作者:小编
随着我国老油田水驱油藏进入开发后期,综合含水率普遍高达90%。如何利用注采新技术,实现控水稳油是各油田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胜利油田经过六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在智能注采、绿色低碳、控水稳油等采油工程技术方面探索出有益的实践经验,开发出实用新技术新工艺,为老油田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高含水油藏堵水调驱技术
研究表明油井高含水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动静态非均质性加剧。数据显示,仅15%的高耗水层带消耗了近90%的注水量,导致大量剩余油未被有效驱替,因此,堵水调驱技术应运而生。它在不改变现有井网布局的情况下,利用化学剂封堵极端水洗带,将水流引向剩余油富集区域,从而扩大注水波及范围,提升驱油效率。该技术依据不同类型油藏的特点,优化形成了特高含水期深度堵调、功能聚合物深部调驱、水平井“调堵疏”集成控水、高温中低渗油藏调驱、压驱井深部封堵液流转向等五大堵调系列技术。
其中,特高含水期深度堵调技术在理念上实现了由单井近井封堵向区块整体深度堵调的转变。通过分析特高含水期取芯井的水驱特征和剩余油饱和度,科研人员提出了“三带(极端水洗带、强水淹带和弱水驱带)”划分模式,形成了极端水洗带深部封堵、强水淹带流度调控、弱水驱带扩大水驱的分级调控技术对策,研发了高强封堵、流度调控及扩大水驱三类体系。该技术已现场应用783井次,累计增油35万吨,成功解决了注水开发中“旱涝不均”的难题,可有效延长老油田经济开发寿命5~10年。功能聚合物深部调驱技术主要针对点状注聚、小断块等化学驱尚未全覆盖的油藏,目前已在17个井组现场应用,累计增油两万吨。
有杆泵举升新技术
有杆泵举升新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深抽提液技术、防腐防偏磨管杆泵技术和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技术。深抽提液技术是利用油套压差原理,在管柱上加装助力深抽装置,在保持原有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抽油机悬点载荷加深泵挂,达到降低能耗、改善杆柱受力的目的。该技术已现场应用297井次,单井平均加深527米、减载25.7千牛、日均增油1.1吨,提高泵效12.6个百分点。
防腐防偏磨管杆泵技术对策是应用防腐防偏磨管杆泵技术、强化举升系统优化设计、建立油井长寿命举升标准。该技术先后经历减磨扶正局部治理、内衬包覆整体隔离、材料型防腐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主导模式是“内衬油管+包覆型抽油杆”,在保持机械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腐蚀速率仅为常规杆的1/40,现场应用106井次,平均延长检泵周期334天。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钢制抽油杆在应用中比重大、抗拉强度低、耐腐蚀能力弱等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势,能有效克服金属材料自身的应用局限性,形成了杆体设计、起下作业装备等4项技术,并针对碳纤维抽油杆特性,研究形成了“机-杆-泵”一体化配套系列技术,最大程度发挥了碳纤维抽油杆的应用优势,收到了良好现场效果。
开发了适用于高温环境的内衬油管,解决高温条件下设备易损的问题;建立先进的机械采油模拟试验平台,为新技术的研发和验证提供技术支持。
二氧化碳高效驱油技术
该技术针对难题,业内提出了“新区超前压驱增能、老区强化补能”的开发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长效高压注气、高气液比举升和高效防腐、分级气窜堵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推动二氧化碳驱由非混相驱向混相驱、由笼统注气向分层注气、由连续注气向气水交替注气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了油田采收率和二氧化碳埋存率,提升了二氧化碳高效驱油技术的发展。
该技术主要包括长效注气、分级气窜堵调、高效举升、长效防腐、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形成了覆盖“注入-驱替-采出”全流程的工艺体系,最终构建“高效注采+分级调控+腐蚀防护+气体回收”的完整技术链条,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驱油技术安全、高效、平稳、绿色运行,目前已形成四次迭代,分别是连续注气工艺、针对压驱需求形成的压驱/注气一体化工艺、针对吸气剖面测试需求形成的配套可测试安全注入工艺,以及针对油藏非均质需求形成的配套分层注气测调工艺。该技术已在胜利油田高89-樊142示范区和莱113区块得到了充分应用,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7万吨,区块日产油由注气前的220吨提高到422吨。
智能化测控分注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井下流量精准测试技术、有缆测控长效密封技术、小直径测控分注及系列化技术和压驱注水技术。
井下流量精准测试技术实现流量的长期稳定和精准测控,科研人员通过优化差压孔板流量计的流道结构、孔板尺寸及计算标定方法,设计出“多级节流孔板+分段精准拟合”的井下流量测试系统,实现了不同流量下的精准计量,计量误差小于±5%。
有缆测控长效密封技术是针对井下测控系统易受水汽侵入导致短路的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新技术,科研人员通过对配水器结构、内部电路系统及电缆密封工艺进行优化,研发出耐高压密封技术,有效解决了仪器短路问题,让现场操作更加简单高效。
小直径测控分注及系列化技术,集成配套3种标准化分层注水工艺,实现了对温度120摄氏度、深度3000米以内油藏的技术覆盖,为海上油田的智能化分注提供了有力支持。
压驱注水技术是利用高压注入设备,形成高排量、大液量注水,在水井端生成复杂缝网,建立高压水体驱替系统,推动驱替压力前移,消除井间滞留区,配合油井端引效,可大幅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此外,科研人员还针对不同开发需求和井况特点,攻关形成了轮替分层压驱、压驱注水一体化、同步压驱注水等三类压驱注水技术。这些技术耐温150摄氏度、耐压50兆帕,适用于4寸半到7寸套管,可实现2~4层分层注水,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通过规模化推广,新型注水技术已实现从单井实施向井组压驱的转变,并逐步从笼统补能向精准补能迈进。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胜利油田297个单元实施873个井组,累计注水2600多万立方米、增油110多万吨,为油田稳产增产作出重要贡献。